z6尊龙(中国凯时)官方网站-人生能得几次搏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z6尊龙·中国官方网站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

2025-07-24 19:14

  小巧的柳叶刀在柚子青果上精雕细刻,一穿一插,一削一挑,柚屑纷落,一眨眼的功夫,一朵朵莲花就雕好了。靖州雕花蜜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观之赏心悦目,食则气爽神清,是舌尖上的艺术品。

  截至目前,湖南怀化市有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740项,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042人。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正以创新思维激活非遗活力,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2025年5月1日,怀化国际陆港五溪非遗园试运营,据统计,五一期间五溪非遗园接待游客共计近15000人次,营收总额约23万元,实现开门红。

  走进五溪非遗园,游客可通过触屏互动深度参与竹篾编织、造型塑造等工艺环节;在体感空间中体验燕尾龙舟竞速的激情;还可通过AI一键换装,穿上少数民族服饰,沉浸式感受民族风情。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图1)

  “通过‘玩非遗·赚积分·享怀化’的模式,游客可以体验非遗项目累计积分,在平台兑换非遗特色商品、享受优惠服务。如今的非遗园已经成为怀化市文旅新地标。” 怀化市文旅体育集团子公司怀化市五溪韵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生设表示。五溪非遗园的非遗业态创新,正是怀化市科技赋能非遗发展的生动缩影。

  目前,怀化研发“非遗享怀化”微信小程序,积极探索“玩非遗、赚积分、享怀化”文旅消费新模式,推动非遗与“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融合。怀化“非遗传播+非遗体验+消费转化”的产业闭环即将形成。

  怀化市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我们将探索‘文化+科技+旅游’非遗保护发展新模式,以举办第四届湖南非遗博览会为契机,围绕五溪非遗园、悦麓里非遗特色街区等场所,结合非遗+产业、节庆、活动、营销节点,推出形式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

  新晃龙溪晚市、溆浦雁鹅界非遗集市、中方荆坪古村河畔非遗集市……国潮非遗街区、集市让非遗从展柜中走出,走进百姓生活,更具烟火气与生命力。

  “我们从研学旅行、养生度假、科考探险等业态持续发力,开发非遗深度互动项目,让非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怀化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蓝染手工艺体验坊,体验者微微打湿一块白布,根据花板刷上用石灰、豆粉等调和成的防染浆,再将布浸入蓝靛,晾干,最后刮去防染浆,一幅幅清晰生动的画面跃然布上。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图2)

  “现在越来越多人来体验蓝染工艺了,小朋友也非常感兴趣,每个环节都亲手完成。”印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昭龙指着晾晒的一排蓝染作品说:“蓝染布料做成的衣服、装饰品、提包,广受消费者青睐,非遗的文化底蕴让它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此外,怀化近3年共举办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400余场次,惠及群众超200万余人次。大戊梁歌会、鼟锣民族文化艺术节、怀化(黄岩)山歌号子节等20多z6尊龙·中国官方网站项民俗节庆文化品牌,不仅是非遗盛会,更是审美与娱乐为一体的多层次文化体验。

  怀化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秉承传统、不失其本,对非遗进行生产性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其中,品牌建设与村企合一成为两条“劲草真金”。

  “品牌化、规范化、特色化”——会同柴火月饼产业稳健发展,月饼产值年年攀升。

  数据显示,2020 年柴火月饼总产量约21万公z6尊龙·中国官方网站斤,年产值达1200 万元;2024 年柴火月饼总产量超过80万公斤,年产值达 5500 万元。

  在会同县堡子镇堡子村喜口食品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各司其职,和面、包馅、制模、成型、沾麻、烤饼……月饼表面裹满金黄的芝麻,外酥里嫩,散发出独特的柴火清香、芝麻焦香和山茶油香气。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图3)

  “多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月饼产业品牌培育。”会同县堡子镇党委书记周吉恩表示,当地已成功举办三届月饼节活动,提高会同手工柴火月饼的知名度。如今的会同手工柴火月饼不再拘泥于中秋节前后一个月的生产周期,采取全年订单式生产模式,同时,远销海外,让更多外国友人和海外华人品尝到了来自会同的中国传统美食。

  积极拥抱直播电商,为会同柴火月饼拓展了新销路。“在政府支持下,我们积极对接电商团队,扩展线上销售渠道。”会同县堡子镇向家柴火月饼喜口食品负责人粟卫介绍,当地通过柴火月饼产业,带动就业群众人均每年增收9000元以上。其中8家柴火月饼厂用工300余人,带动运输、销售等相关行业就业超600人。

  沾麻师傅一边抖动竹筛将芝麻均匀裹在月饼四周,一边笑着说,“我在月饼厂上班,一个月能赚四五千呢!”

  曾经的文坡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薄弱,脱贫致富困难重重。“侗锦是我们老祖宗的手艺,如何通过侗锦这项非遗为村民们闯出一条致富路?”时任文坡村党支部书记粟田梅决定将侗锦织造技艺转化为文化产业,开办侗锦合作社,定期举办培训班,让村民学手艺,让非遗走出乡村。

  面对缺少稳定订单、产业单一的问题,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一的模式,发挥集体经济的活力。“2017年,经过合作社全体成员的一致同意,合作社并入通道锦绣文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由村里统一管理。公司下设侗锦产业部、种植产业部、养殖产业部,注册资本为600万元。”文坡村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的文坡村,侗锦产业效益日益显现,特色农业发展蒸蒸日上。数据显示,文坡村织锦村民的收入,最高的达3万多元,人均增收5000多元,整个文坡村侗锦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00多万元。

  通过“公司+基地+固定员工+家庭工作室”的生产经营模式,村民生产的侗锦产品在网上平台、实体店统一销售,扩大了销售平台。“现在村里织侗锦的妇女越来越多,侗锦越织越精美,我们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村民指着侗锦织机感慨。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图4)

  目前,怀化获批省级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12处、省级首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体验基地6处,建设市级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30处。非遗点亮城市,也点亮了乡村的致富路。

  正如粟田梅所说:“千丝万缕的丝线必须一根根数好、排好,否则纺出的图案会失真,锦面会不平整。”怀化正以丰富的非遗资源为丝线,用执着与匠心“织”出非遗发展新图景。(谢语欣)

非遗焕新彩湖南怀化绘就文化新图景(图5)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友情链接: